蓝天白云下的三峡博物馆。
2019年我区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5天,同比增加9天,创历史新高。重污染天气首次实现“零发生”,六项空气质量考核指标年均浓度实现“全下降”。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36微克每立方米,实现历史“最优水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较历史峰值(2017年)降低17%。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区通过重点控制交通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生活污染和强化(临界)污染天气应对,圆满完成蓝天保卫战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控
“我区加强了对车用油品供应管理,对成品油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年监督抽查车用油品40批次,实现全区加油站抽检率100%,合格率100%;通过各方合力,淘汰老旧柴油车338辆,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抽查11625辆次;严厉打击尾气超标车辆和“冒黑烟车”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全年共查处货车闯禁6710余件、机动车冒黑烟、尾气超标排放、黄标车闯禁等违法行为890余件。
“我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三轮车限行工作。”该负责人介绍,我区还完成2个新建码头配套岸电设施建设,协调推动2个既有码头岸电设施改造。
做好工业大气污染治理
我区大力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强化对油气回收设施的日常检查,辖区14家加油加气站均开展了年度油气排放浓度检测,达标率为100%;顺利完成辖区8座汽油年销售量5000吨以上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在线监控建设,累计完成20家汽修行业废气治理,实现辖区汽修行业废气达标治理“全覆盖”。
我区还全力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完成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医大附一院、市人民医院5台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稳定在80mg/m3以下。
狠抓城市扬尘污染防控
“2019年我们成功创建(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20个。”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通过重点抓好施工、拆迁、道路、运输、裸地扬尘防控,严格执行建筑工地“红黄绿”标识分类管控制度,结合城市建设施工现场形象品质提升行动方案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了文明施工水平。
我区还严格执行清扫保洁质量标准,全年出动保洁作业车辆2.08万台次,洒水20.4万吨,全区118条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和机械化冲洗、清洗率均达到90%,新建(巩固)扬尘控制示范道路20条。针对屡教不改、污染情况严重等情形的工地实施“一案双罚”,全年立案查处扬尘违法案件46件,罚款41.9万元;查处入城脏车210台次,教育相对人300人次,责令清洗车辆200台次。
突出生活污染源防控
2019年,我区制定实施《渝中区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以奖促治”资金补贴办法(2019-2020年)》,全面完成90家餐饮经营单位、30家公共机构食堂油烟污染治理。区生态环境局在全市率先完成餐饮业污染源专项普查试点,建立产排油烟单位名录2000余家,为下一步针对性治理、监管奠定基础。
为增强空气污染应对,区生态环境局制定并落实“一点一队一策”,推进精准化管控、精量化治理。全年共启动空气(临界)污染预警9次,填报发放臭氧告知书1017份,出动执法人员巡查900余人次。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渝中打赢蓝天保卫战。”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要深入推进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强化扬尘污染控制,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餐饮业油烟全过程污染防治,大力整治“散乱污”业态,巩固汽修、印务等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治理成效,强化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和应急联防联控,努力增添更多“重庆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