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办理、压缩审批时限、创新环评评估方式……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发布十项具体措施,强化疫情防控期间生态环境领域服务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目前已经开通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能即刻审批疫情防控相关项目、加速审批重大民生项目、豁免审批医用射线影像设备、简化危险废物转移备案、到期顺延污染物排放许可资质等。”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为减少项目审批人员流动,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在实施政务服务事项过程中,尽量引导办理人员通过“渝快办”进行网上办理,办理结果可以免费寄送;开通24小时咨询电话,及时为企业指导答疑,引导企业采取非现场方式申请办理,最大限度做到“不见面审批”,需要提交纸质材料的,也可通过邮件方式寄送。
在疫情防控期间,渝中区生态环境局还把一般政务服务事项审批在现有审批时限的基础上进行了再缩减,简化审批流程。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医用物资生产、医疗废物处置等项目,实施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在建设单位承诺守法的基础上,即申请即受理、即受理即审批,环评文件批准书“立等可取”。
渝中区生态环境局还加强疫情防控中医疗机构的废水、医疗废物、辐射安全等环境监管工作的统筹协调,做好指导和服务保障,确保环境安全。对受疫情影响未按时提交2019年度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的单位,可宽限至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1个月内提交,也可通过全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http://rr.mee.gov.cn)网上提交。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区还加大了污染治理补助力度,减免了企业委托监测费用。对纳入年度治理计划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经营性餐饮油烟治理单位,给予“以奖促治”资金补助,补贴比例拟由现行40%提高至50%;对餐饮、汽修等行业企业复产复工后需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委托监测的,免收监测费用。
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局将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制度,统筹安排对企业的执法检查,探索在疫情防控期间的非现场检查方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宣传和解读,对企业提供污染防治技术支持,指导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后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